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杨伯都:绘画之路是有生命的,走到今天的样貌绝非我的想象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4-08-30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ArtAlpha

Interview

艺术家杨伯都



几年前在杨伯都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行的第一次个展的时候,她饶有兴致地跟我们谈到一直在她脑中萦绕的49个房间的模型。


对于空间高度的敏感和深入地想象,贯穿了杨伯都的整个创作过程。她以往的“美术馆”系列总是在探讨着美术馆,这个特殊场域中墙壁、地板、艺术品、窗帘甚至灯、椅子等事物之间意味深长的关系。


而对49个房间的幻想“就像总是做着同一个梦,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潜意识那一层,频繁地出现......”


不久前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空间开幕的展览“圆室”中,杨伯都终于把这个多年来切切于心的模型在现实中呈现了出来。



模型以画廊实际场地被简化为9个房间




这个空间的结构从2014年产生,经过多年的打磨,与“在美术馆系列”的绘画作品做了非常经典的融合。


走入这个模型中,可以在每个角度都看到转折,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相隔房间里的一些画面,而这些画面又是碎片式的,被嵌入到人们的视觉构图当中,成为一个新的在脑中定格的画面。


模型中的8张画用非常写实的手法绘成,画中古城的门洞和模型中的门洞相呼应,是出口也是尽头。模型的拐角和每一个门洞中透出的画都在与行走在模型中人们的潜意识对话。


走进去了,尽头是哪里,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


而在行走和观看的同时,人们其实已经走入了“在美术馆系列”的绘画当中




上:杨伯都制作49个房间的模型,左:杨伯都制作49个房间的模型初版,右:49个房间平面图




展览同时呈现的还有杨伯都从“在美术馆系列”中一路发展到今天的最新作品“圆室”系列,以及她通过对奶奶的回忆生发的“骆玉笙”系列


这些作品以一条彼此关联的动线徐徐展开,所有出现在展厅画中的元素,都可以在另外一件作品中找到相对应的元素,这也是此展览非常有趣和耐人寻味的地方。


从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在美术馆系列”从初始作品中对环境和物体事无巨细地描述到近期作品,所有的具体之物都化成抽象、平面,以最精简的方式表达。



“骆玉笙”系列展览现场



一次旅行对杨伯都近期作品的变化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去新疆高昌故城的路上,杨伯都看到了有生以来最长,最壮阔的天际线,和一颗夜空中唯一的小而明亮的星星。


在第一次偶遇之后,这样的天际线和那一颗星星就反复不断地在不同的时间出现。这一条线和一个点就成为艺术家今年创作的坐标。


正如当年第一次进入费城美术馆的时候,杨伯都完全没有陌生感,好像之前曾经见过这里。她的幻想,以及作品中的很多元素,都会经常在她的生活中不期而遇。



杨伯都拍摄于新疆


《在美术馆-圆室3 11:05》,布面油画,275 x 200 cm,2023



杨伯都认为自己并不是创作艺术的一个“作者”,她的艺术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虽然是经由自己创造出来的,但她只不过是一个通道,把它呈现出来。


杨伯都就是这样随着自己的直觉,将观众带入到自己对于空间的极度想象的世界中。



杨伯都个展“圆室”展览现场






01

  当你在模型中回头的一瞬间 

 会看到什么 



ArtAlpha:还记得你上次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做的展览中呈现了49个房间的小模型,这次终于将它完全呈现出来,观众走入其中的时候有点像走进一个视觉的迷宫,能说一下这个房间的构思吗?
杨伯都:这是一个四面对称的空间,整个模型由9个房间组成,当中的每一面墙都有门洞,如果我们斜着看,能看到门洞中透出的作品。
这个模型最早只有最中部的那个房间,我把它创造出来之后,才诞生了后面延绵不绝延伸出去的房间。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四张作品,也是整个模型的一个最佳观看视角。


我希望观众可以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进入模型



2021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杨伯都个展现场


右:香港TheShophouse杨伯都个展中她把模型做成了中间是透明的,左:看到模型内部的状态



这个模型的构想诞生于2014年,我就想做这么一个可以游走在中间的结构,经过了好多年的不断打磨。在很早之前的“在美术馆系列”里也反复画到了这个空间。


当在这个空间内部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有一些门洞为指引。你发现自己不停地想要往前走,不停地想去跨越下一个门槛。



杨伯都个展“圆室”展览现场


杨伯都《在美术馆 2021 B 》2021年,木板油画,24 × 32 cm




在每一个角度都会看到转折,可以看到相隔房间里的画,夸张一点说,人们已经走入了“在美术馆系列”的绘画当中,充分地体验到这些绘画当中一直在探讨,在提及的那些细节。


这个模型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充满了出口,当充满了出口的时候会成为另外一种局限,或者是一种隐蔽的拘束,甚至是囚禁。因为它他给了你不止一个选择,这些选择看起来又这么相似。


你可以在里面前后走,也可以斜着走,有一个米字型的路线。当人们看到了一个目标,为之前行,当走到了它面前,在这一瞬间,如果你转头去看,会看到什么?这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杨伯都个展“圆室”展览现场



ArtAlpha:那这些模型当中的画作是如何诞生的?
杨伯都:这个模型的构想诞生于9年前,远远早于模型中挂的这些绘画作品,这些绘画断断续续用了两三年时间,直到今年才最终完成。
我非常感谢今年我去新疆高昌故城的这次出行,这些作品因为这次旅行自动就形成了一个风貌。这个风貌可以被放置在这个模型当中并和模型互相解释和呼应。
每张画都有一个通道,都是远方的一个东西,或是门洞尽头的一个景象。


我们到达高昌故城的时候是下午2点,正处在正午的光线下,它突然出现的一瞬间就带给了我无限蔓延出来的东西,我所在画中描绘的也就是这种蔓延。


就像一场宏大的爆炸往往是从一个点开始的,我在正午时碰到了这个古城,其实就是引燃这一系列绘画的最开始的那个点。


当我看到古城的时候,心里有个声音说,这就是我一直要描绘的那个东西,它完美的契合了我潜意识当中的那个点,从那个点开始,做了一系列演化。



《在美术馆-圆室a 9:14》,布面油画, 189 x 107 cm,2023

《在美术馆-圆室1 9:37》,布面油画,275 x 200 cm,2023




ArtAlpha:我们能看到作品有描述古城正午的样子,也有夜间的样子,都是您真实看到的吗?


杨伯都:我一直感觉我是一个在画面当中装修的人,会给画面打上不同的光,有的作品上打的是室内的光,有的打的是室外的光


这些光可以理解为一天不同的时间段,有一张是正午时分,有一张是大概凌晨三点,白天里的影子是黑色的,深夜中的影子是白色的。



《在美术馆-圆室2 7:21》,布面油画,275 x 200 cm,2023

《在美术馆-圆室b 11:01》,布面油画, 189.5 x 107 cm,2023



ArtAlpha:在模型之外还悬挂着4张小画,是特别设置的吗?


杨伯都:这四张小的描绘天空的作品被悬挂在模型外面,但其实只有在走入模型中的时候,从好似窗口的门洞中望出去,才会发现它们在你的整体视觉思路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但是在模型外面看的话就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张画面。


它们的高度、大小都根据模型进行了校准,它们的定位,包括高度和宽度都和整体有关系。



从模型内部的门洞向外观看的小风景作品

展览现场模型之外悬挂的小风景作品





02

 从具体到抽象 

“在美术馆系列”发展了16年 



ArtAlpha:刚步入展览的时候也有一幅很小的作品,而且是比较写实的手法创作的,与展览题目悬挂在同一面墙上,这里有什么暗示吗?


杨伯都:这幅作品是展览主题的缩影和整个展览的引入。2010年我在费城看到的这个芝加哥黑帮埃尔卡彭服刑的时候所住的一个单间。一个大人物在这样小的一个房间被囚禁。


多年来我经常会想起这个小小的房间,由此联想到我自己在创作的时候,思想、灵魂所处的一个空间。


很多伟大的计划、构想,包括一些广阔的思路,其实都是诞生于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空间里,所以这幅作品相当于展览的一个背景和缘起。


这个空间也可以跟展厅里面的模型进行一个小小的呼应,都是关于环绕,关于气氛。



《在美术馆 AL 5:04》,木板油画,18 x 28 cm,2023


ArtAlpha:从展览进门处沿着展览的动线来到左手边的房间,第一张画就是嵌在墙上的一张老作品《亨利·马蒂斯》,为什么要展出这幅以前的作品?


杨伯都:其实是在布展倒计时两天的时候,我们才打算把这张画放到这个位置,于我个人来说是里程碑的一张


当时我还没去美国,也没见过亨利·马蒂斯《舞蹈》这幅画的原作,完全凭冲动去画的。所描绘的环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一个虚构的展厅,挂了一个我臆想当中的从侧面去看《舞蹈》这张画的角度。


有意思的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这个展厅的结构完美地呼应了这幅画中的场景。我选择将这张画嵌入到一面填充墙里,凸显了墙面作为这张作品主题的概念。



《亨利·马蒂斯》,2009,布面丙烯,40 x 30 cm,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亨利·马蒂斯》2013年在杨伯都美国个展现场



ArtAlpha:此次展览第一展厅中的“在美术馆”系列作品已经跟之前这个系列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差距,感觉您更希望走向抽象。


杨伯都:2012年我把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作为一个目光的焦点放置在一个蓝色的展厅当中,和《亨利·马蒂斯》在美国的个展中展出。


早年的“在美术馆”系列都有一个视觉的焦点,贯穿了十多年的创作。最早画面中不仅有地面、墙面,甚至还有门、有灯。现在看来我也有点惊讶自己竟然把灯也画出来了,事无巨细地交代出了一切。



杨伯都在美国2013年个展现场
左:杨伯都《在马塞尔·杜尚的角落》2012,布面油画,122x92cm,右:杨伯都《棕色的房间》2013年,布面油画,70x70cm



但在近两年的创作当中,包括此次展览第一个展厅中的两张《地板之海》已经脱离了最早的美术馆系列中出现的实体艺术品,或者视觉焦点,渐渐变成了一个由地面和墙面组织出来的天与地的关系,仅仅剩下了这两个元素,而这种转换从2007 年开始,经历了至少16年。


“在美术馆”系列其实最后走上了一条浓缩的抽象道路,甚至连美术馆这个地点,墙面也即将要被模糊掉了,只有一个延绵不断,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板,地板到最后也抽象出成了像是海平面的状态。



《在美术馆 2023 2:05》,布面油画,200 x 150 cm

《在美术馆2023 8:39》木板油画,80 × 20 cm × 2(双拼),2023在展览现场


杨伯都个展“圆室”展览现场



ArtAlpha:这样的一个转变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呢?


杨伯都:我以前认为真正的直线只存在于人类建筑或者人造物当中,但是我今年去新疆的旅行中,我们的车经过了罗布泊,在那里我见到了此生见过的最震撼的一条直线,它其实就是天际线。


平时在城市生活,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一条完整的天际线,我发现它如此地精致与壮阔。


这条线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甚至我觉得它是我这一路所看到的最神奇的风景,这条线就被我最终融入到了美术馆系列里面的这条天际线当中。



《在美术馆 2023 2:05》,布面油画,200 x 150 cm,2023在展览现场



今年这次旅行我得到了两个启示,一个就是这条非常平直的天际线,还有一个就是在模型中的一幅作品里看到的天上的点——那颗小小的星星。


这一条线和一个点贯穿了我整年的创作,成为了我今年绘画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坐标。



ArtAlpha:第一个展厅就要结束的时候,有一件长条的作品被转了三个折线悬挂,为什么要这样挂?


杨伯都:这件作品是三面的,由里面延伸到走廊外面,跨越了两个空间,在这样的构图中,地板之海中间的天际线就真正变成了一条自然界当中实有的线,我也没有过多地带入地板的暗示。


不同于《在美术馆-沿地平线 05:13》中非常写实的海面,《在美术馆 2023 2:05》和墙角的那张画有很多非常直的彩条和颜色非常准确的细小的拼凑,像拼凑的地板。


展览这部分的安排是一个地面暗示的地板,再到一个非常具象的地板之海,最后再到一个实体的海的转换。



《在美术馆-沿地平线 05:13》木板油画,30 × 210.6 cm (三联),2023在展览现场


杨伯都个展“圆室”展览现场





03

 绘画之路是一个生命体  

  走到哪里是自然产生的  



ArtAlpha:你说你所创作的空间就在自己的脑海中,经常不期而遇是什么意思?


杨伯都:空间想象力,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做梦的能力,我不断地走入那个梦中的房间,虽然不是真的,但又完全有进入一个空间里的感受。

这就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在经历的潜意识层面的东西,就像同时在过两种生活,一种是表象的日常生活,一种是潜意识里的生活。不停地进入到一个空间里就是我潜意识生活里面的路径。


人有时候会面临选择在现实层面生活,还是陷入一种白日梦。就像一个学生在课上走神被老师突然提醒了一下,一瞬间从潜意识的世界突然回来了。我其实感兴趣的就是那一个瞬间,当你同时存在在现实世界和你的自我世界当中。


我画了一扇扇的门,那就是一个个转化的瞬间,当你同时站在此刻,望向彼刻,站在这里,看到那里的一瞬间,游离在当中,我觉得这个时刻特别有意思。



杨伯都个展“圆室”展览现场



ArtAlpha刚才说您也想看看“在美术馆”系它要如何演变,就好像您并不是画面的主宰?


杨伯都:创作之路对于我来说就是生活中的第二条线,这条线它是有生命的,它也是一个世界。我的“在美术馆”系列走到今天,绝非我当时在画《亨利·马蒂斯》的时候我所能想象到的。


那个时候我是一无所知的状态,直到今天我还是一无所知的状态。整个艺术的脉络是在我回头看的时候才清晰的看到,它虽然是经由我创造出来,但其实我更像一个通道,是两个世界中的一扇门而已。


绘画的魅力,它的伟大之处就是它呈现出来的一瞬间,你就能体会到那种既是也是的状态,你站在这里,但你的神识去了那里的一个中间游离的状态。


绘画之路是一个生命体,它走到哪里其实是自然产生的,我在其中其实什么都没做,只不过就是遵循了它想要演变的状态,然后把它呈现出来,这个模型也是非常自然产生出来的东西。

它将来要走到哪里,我觉得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  THE END ▼

YANG BO DU IN THE COURT





展览开幕现场 ▼






 关于展览▼ 
杨伯都:圆室Yang Bodu: In The Court2023.9.28 - 10.29策展人:崔灿灿Curator: Cui Cancan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空间Tang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Space




“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欢迎转发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往期推荐



· 最全市场报告,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旗舰展会超长回顾

· 夏季风:打开新的艺术版图,助力中国当代艺术建立自己的标准

· 第四届JINGART圆满落幕,来看看藏家们都看中哪些心仪作品

· 宣布将与周杰伦合作,巴斯奇亚、杰夫·昆斯领衔,佳士得香港现当代晚拍总揽8.89亿港币

· 丘挺:再回清华,以更独立的精神求索

· 克里姆特超5300万美元领衔,马格利特、贾科梅蒂成交亮眼,苏富比现代艺术两场超4.2亿美元收槌

·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场“重聚”,藏家们在北京当代都选中了什么作品

· 中国当代艺术第一代推手,七年捐赠200件藏品,刚刚又为国内首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献出一份有温度的“礼物”

· 艺术界的继承者们!从毕加索的画商后代到卓纳帝国,世世代代搞艺术,他们是认真的

· 张大千超2亿领衔晚拍,郝量、段建宇、王俊杰破纪录,苏富比现当代超11亿成交见证亚洲五十年

· 2023年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过去一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增长至678亿美元,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 全面返场,还是一切刚刚开始?2023香港巴塞尔大回顾

· ArtAlpha观察|迟来的秋拍,人气恢复,市场新格局已显现

· 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洛杉矶弗里兹,展示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艺术城市

· 关于2023年的艺术品市场,ChatGPT这样说

· 他的作品屡被全球博物馆收藏,细说李津作品市场的十年风云

· 专访高古轩新展策展人杨紫,策展人是否能成为顶级画廊与艺术家间的桥梁?

· 刘商英:在世界之间行走

· 亚洲最大型博览会火爆开幕,新加坡SG是否能超越香港巴塞尔?

· 章剑:让美成为胜利者

· 开年新任命,苏富比,富艺斯、邦瀚斯和保利香港纷纷官宣

· 总成交15亿美元!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慈善拍卖专场缔造有史以来最贵私人收藏

···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